地 址:南京玄武湖公园环湖路祥名楼(近玄武湖周光裕门)
电 话:025-66037861
13905167376
Q Q:664072775
传 真:025-83376216
邮 箱:664072775@qq.com
南京易经与管理培训班-山西举行传统祭祀 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年
在“2013亚洲教育论坛年会”上,针对北京市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调整,“语文升英语降”这一现象,语文出版社社长、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表示,北京市的改革试点仅仅是第一步,“它现在是把英语降低的分数放到语文上了,我特别希望,不要简单说放在语文上,而是放到国学上去。”在笔者看来,强调对国学的重视和发展,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。
何谓“国学”?十九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,西学传入中国,故我国近代学术历史上出现了相对“西学”的“国学”一词。“国学”泛指我国所固有的传统文化、学术、礼仪、文明,也是对这个学科研究的一个通称。但“国学”从诞生之日起仿佛就被边缘,被忽视。甲午海战的失利,不少知识分子认定“庞大悠久的国学体系”让中国闭关自守而落后挨打;新文化运动的兴起,疯狂激进的知识分子更是痛批“国学”,“拿来”了“西学”的同时,顺便一棍子打倒了“国学”;新中国成立之初,破“四旧”,这“四旧”便正是“国学”中的大半所在。然而,在历经了一场场浩劫与运动之后的二十一世纪,大众又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以及自身的不可或缺。
近几年来,国学曾一度持续发热,热得让人觉得国学很神秘,甚至觉得国学会让人显得更“有身份”。电视上,类似评书连播的国学讲座节目深受百姓喜爱,中央台百家讲坛里有关国学的故事以及释义连番播出;书店里,讲座的底稿成书更是供不应求。更有知情人透露,在“成功人士”和“名人”中还流行着国学热的另一种存在形式——大伙儿凑钱请“国学大师”授课。
其实,对于国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,一直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。一方面人们认为,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学习国学在浮躁的世俗环境里已经不需要了,所谓的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、《论语》……只是在旧社会里满足心灵空虚、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罢了,网络时代下的国学已经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,其生存境遇举步维艰,也令众多教育界人士为其堪忧;另一方面,很多人又觉得国学所提倡的忠、孝、仁、礼、信、爱等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,旨在使人成为一个有良心、有道德、有教养的人,成为一个对国家、民族和社会以及家庭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。
通过国学教育,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接受人文精神熏陶,涵养自身德性,提升修养,丰富精神世界。国学中那些原有的、陈腐的、古板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,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利用。唯有如此,国学在当今世界生存境遇令人堪忧的状况,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,也唯有不断地与时代相呼应,社会才能开辟出一条国学复兴之路。